近日,中国商报记者获悉,丰巢与菜鸟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完善末端智慧物流服务体验。用户都能够从菜鸟裹裹的多平台入口(包括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以及淘宝),直接用丰巢24小时不间断的寄件服务。
众所周知,丰巢和菜鸟都是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话语权的争夺者。如今,双方握手言和,开始相互借势。丰巢和菜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新故事?
记者发现,丰巢“到柜寄”的选项出现在菜鸟裹裹的寄件页面。用户可查看、选择附近的丰巢柜可用格口,快递默认由顺丰承运。用户在任意时间前往附近的丰巢柜,在柜机界面输入寄件码,将物品妥善放入指定格口,便可完成寄件。
丰巢方面表示,此举为了响应政府鼓励“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推动平台企业间合作,构建兼容开放的生态圈”的政策指导,逐步提升用户在电商购物时的末端物流体验。对于众多购买的人而言,如果出现因故无法在家守候快递员上门,或是遇到紧急寄件需求,都能够最终靠丰巢寄件服务解决,这也是除传统上门取件和服务点寄件之外的又一选择。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在菜鸟上门取件服务中也有顺丰的身影。菜鸟裹裹寄件服务有标准寄和尊享寄两类业务,标准寄价格相比来说较低,时效承诺为2小时上门;尊享寄价格较高,时效承诺为1小时上门。尊享寄则为顺丰提供的快递服务。
在快递末端,丰巢和菜鸟一直以来都处于“明枪暗箭”的高强度竞争中,从数据接口之争到股东二选一再到IPO竞速,近10年来,双方之间的竞争很激烈。直到2017年,丰巢和菜鸟之间产生信息控制权冲突,双方矛盾被激化。
2017年6月,菜鸟网络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顺丰暂停其物流数据接口,而暂停接口的后果要由顾客承担,因为存放在丰巢的快递不能从菜鸟服务中查看。随后,顺丰官方微博迎战菜鸟,称菜鸟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在2017年5月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丰巢本着对顾客负责的底线拒绝这一要求,而接口的断连,实际上也是由菜鸟单方面操作的。
这场纷争最终经由国家邮政局调停作罢,但丰巢和菜鸟之间的利益争夺并未结束。
在2016年菜鸟第一轮增资中,圆通、中通即成为股东。2017年年底,在菜鸟第二轮增资中,韵达、申通加入股东行列。随后的2018年6月,曾参与共同成立丰巢的中通、申通、韵达转让丰巢全部股份,从此丰巢主要掌控权归于顺丰,“通达系”则站队菜鸟。
另外,在丰巢与菜鸟发生冲突那年,菜鸟为了弥补短板,开始尝试与线下实体店合作,针对末端推出了菜鸟驿站、菜鸟裹裹等末端设施。自此,菜鸟驿站和丰巢柜成为快递末端服务的两宝,双方在市场的地位不相上下。
随后,丰巢和菜鸟继续角逐。2023年3月,菜鸟集团宣布推出自营的品质快递“菜鸟速递”,对标顺丰和京东快递。这一事件也让菜鸟系和顺丰系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丰巢与菜鸟之间的关系变化正应了这句话。随市场变化,近两年丰巢和菜鸟的关系有所改变,双方开始携手合作。
据悉,丰巢和阿里在淘宝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在线客服渠道打通等方面早已开展合作。2024年8月,丰巢和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买卖平台闲鱼开启合作。闲鱼卖家在发货时,能够正常的使用丰巢智能柜进行寄件,满足了用户不想暴露真实住址、不想和陌生人接触、想24小时随时寄件发货等需求,服务上线后获得了用户群体广泛认可。
2025年1月,丰巢和菜鸟的合作范围拓展到菜鸟裹裹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入口,双方开始相互借势,共同发展。
近几年,丰巢和菜鸟的日子都不算好过。2024年8月30日,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丰巢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向外界展示最新经营状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丰巢分别实现收入25.26亿元、28.91亿元和38.11亿元,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5个月,收入19.04亿元,去年同期为14.24亿元。与此同时,2021年—2023年,该公司录得净亏损20.71亿元、11.66亿元、5.41亿元,3年累计亏损37.68亿元。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决定从港交所撤回菜鸟的上市申请,菜鸟上市计划搁置。并且据阿里巴巴财报数据,在2021至2023财年期间,菜鸟累计净亏损达到约71亿元。直到2024财年一季度才实现扭亏为盈,盈利2.88亿元。
另外,相互连通是网络行业的大势,丰巢和菜鸟也在顺势而为。2024年“双11”期间,菜鸟和京东物流互相“拆墙”。继京东物流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后,10月28日,菜鸟也将正式接入京东第三方平台,入驻京东平台的第三方商家能选择菜鸟速递、菜鸟大件服务,目前双方已基本完成对接,双方的合作让京东平台第三方商家有了新的服务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同一领域的不同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各自有着新增长和提升盈利能力的需求。这时,平台间不能再一味竞争,借助对方的优势和力量互补发展更为有利。从更深远的角度看,平台主动打破业务合作“壁垒”,形成新型竞合关系,不仅破除数字化的经济、平台经济的市场分割,还将促进商业良性循环,有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