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代收平台格局初显蓝店成为首家宣布服务人次破5000万平台

时间: 2024-06-20 18:41:08 作者: 爱游戏平台官网入口

  过去一段时间,笔者分别和多位第三方代收平台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觉到的一个明显现象是:第三方代收行业在经历了前期无比苦逼的市场教育期和反弹期后,终于在2016至2017年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迎来了爆发期。

  其实,快递业的江湖早已是刀光剑影、短兵相接。2017年6月发生的顺丰和菜鸟物流“互撕”,便是两大巨头的线上数据和线下末端之争。这场世纪大战让所有人对快递行业投入更多关注度,并且随着媒体的跟进宣传,快递行业及延伸出的快递末端代收更广泛地被普及。

  传统派件面临快递从业人员短缺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下降的瓶颈,代收已成为解决快递最后100米困境的主流模式之一。目前被行业所熟知的快件代收平台大多成立于三四年前,比如,刚刚宣布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的“蓝店”成立于2014年,“熊猫快收”于2015年上线,除此以外还有收发室、小象驿站等后来者。

  在先期的拓荒者里,笔者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别的企业狂轰滥炸的广告宣传,蓝店似乎稍显默默无闻了一些。反馈到的信息亦都是融资报道,或者蓝店总部厦门的一些本地媒体的简单报道。虽然吆喝呐喊的声量稍嫌微弱,但是纵观蓝店的数据,却是在众多竞对里面不仅好看,而且符合逻辑的。

  为什么用符合逻辑这个词来定义蓝店呢?笔者对比另一家公司在权威网站上给出的数据“覆盖100个城市,活跃门店1500家,最终用户近300万人”,乍看好似站得住脚,细细思量之下,倘若数据成真,岂不是意味着这家企业平均每个城市只有15家活跃门店和3万用户?代收业务做到这个份上,要么是数据出了错,要么是市场出了错。

  再看笔者在蓝店官网查看到的数据,截止发稿日,蓝店累计签约网点12143家,平台累计服务55,129,277人次,在同类型创业平台里拔得首家超5000万头筹。抛去真实性不提,整体上都是比较合理的。根据笔者进一步的了解,2017年,能够说是蓝店的井喷元年,从2016年的入驻两座城市到2017年入驻全国超过30座主要城市,平台活跃商户环比增长349%,业务量环比增长476.6%;在2017双十一期间,蓝店代收总量超过500万,同比2016年增长413.4%。

  在过去的3年里,蓝店跑得并不快,相比竞对的两年扩百城,蓝店到2017年年底,直营城市也不过20个,加盟城市也才十来个。蓝店CEO洪振业告诉我们:“‘快字诀’在快递末端领域并不是行不通,而是要掌握好节奏。我们不是不扩张,而是不盲目扩张。选择比较适合的城市才是重落地的互联网公司应该重视的,这毕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线上生意了。”

  蓝店和大多数平台不同的地方在于:蓝店通过整合社区已有便利店,凭借快递代收业务切入社区,获取了社区资源,为需要社区渠道的各类本地化增值服务平台及快消品品牌方提供针对社区的有效渠道。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同质化较为严重,因此这类企业规模很重要,越早抢占市场就越会占有先机。问题就在于,如果以城市为单位,将驻点的每个城市做大做强,将每个城市都当成样板城市来精耕细作,那就有价值。如果进驻的城市多,但每个城市仅仅签下十几家甚至几家线下网点,那就属于故弄玄虚。

  回顾曾经市场占率第一、15年便覆盖全国80座城市的速递易就必须要知道,这一个市场并不是跑得最快,就能笑傲江湖。市场是残酷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直营城市只有一座未进行异地扩张,便大谈特谈加盟的,作者觉得都是耍流氓。自己不存在足够、足量的城市开拓运营经验,反而要去指导城市加盟商人,帮扶上千家店面,总是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其实,早在Pre-A轮获得一千万元融资时,就有人对洪振业说,应该着手快速扩张了。但他却坚持觉得应放更多的精力沉心定气,修炼内功,而不是盲目扩张。他说:“重运营的业务,管理能力及对业务思考的深度,是扩张的基础,否则无论在运营层面还是未来现金流管理层面风险都很大。”

  到了2017年下半年,此时距离蓝店成立已经三周年有余了,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洪振业开始寻找适合的契机准备扩张。“我们拓宽版图,不同于别的企业跑马圈地,不管反响,先占住位置再说的做法。蓝店要进驻新城市,是要在经过数据模型考量,有充足市场体量的情况下才落子。”

  笔者认为,在早期,为争夺市场,企业谋利而入、蒙眼狂奔追求规模扩张,这无可厚非。但是,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先机分得市场一杯羹后,却因为战线拉得过长、管控不到位,团队跟不上,最后再痛失市场,同时也将品牌带入了负面,岂非得不偿失。这不是危言耸听,无论什么行业,这样的例子都不在少数。

  在全国城市即将迈入30大关,而加盟城市也即将达到10城时,蓝店也将生态战略调整进入第二阶段,即聚焦现有生态,加强组织管理,花时间花精力梳理组织架构和人才教育培训,提升运营能力和上下游资源的获取能力。

  目前,第三方包裹投递费是蓝店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蓝店还引入了难吃的瓜子、天润牛奶、小龙坎方便火锅等快消品品牌,凭借平台内的门店和用户资源,为这一些品牌提供快速、稳定的社区营销及销售。例如,最近笔者在线下门店看到的,银联携手蓝店的“满十减五”活动,通过蓝店这一社区渠道,短短一周仅在厦门实现近百家门店的落地,完成上万笔银联支付,将银联的投放费用有效花到消费的人身上。

  互联网时代,铁打的商业、流水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也不存在长久的“萧规曹随”。为门店增收一直都是蓝店的核心逻辑,而当外面的企业都朝着蓝店的方向而来之时,蓝店也从未停止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企业原有资源?如何在保持原有盈利业务的同时,融入“新物流”、“新零售”逻辑行商业之事? 蓝店的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提供快递和空海运解决方案

印度无疑是接下来5年跨境电商的主战场。我们的海外仓储服务,将极大保障订单配送的及时性稳定性,提升买家体验。同时也让您的对海外订单的退件再无忧虑。